吾为什么放弃了不可变发行版?

这几天用 Fedora Silverblue 可谓是用得心力交瘁,不同于传统发行版的体验,虽然听起来“不可变”的概念还是挺新鲜的,但是真正用起来属实是一坨💩了。

首先是非常奇葩的 flatpak,说实话至少于咱看来其仍不失为一个优雅的设计,但若是作为一个发行版主要的包管理器那就非常猪鼻了,在 flatpak install vim 之后仍不可于终端唤起该程序于吾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情。

但令人感到很难绷之事仍未尽于此,安装后的软件无法正常使用更是让人不禁大吼一声“哇袄”,作为 Edge 死忠党,使用 Flatpak 所安装的 Edge 浏览器并不能正常工作(像在其他发行版那样),吾之 Edge in flatpak 经常出现打开网页直接整个卡死随后 CPU 占用率飙升 100% 的情况,这在其他正常的发行版上是不敢想象的。

至于 rpm-ostree ,如果一直使用这玩意安装软件包,那和正常使用 Fedora Workstation 有什么区别呢?

再谈 distrobox ,安装的 vscode 内无法使用中文输入法不说,如果什么都需要 distrobox 的话我为什么不去直接使用一个正常而普通的发行版呢?

现在的吾在用什么?

回到了老家 openSUSE Tumbleweed,在咱眼中此乃能比较好地同时兼顾滚动更新紧跟上游与稳定性的一个发行版,得益于 SUSE 这一伟大的开源公司,德国工艺果然名不虚传:

image.png

至于为什么不继续使用老东家 Fedora Workstation ,虽然说不可否认的是这确乎是一个优秀的发行版,可惜 RedHat 相比 SUSE 还是太激进了些,作为日常使用的桌面系统咱还是想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发行版,而不是去替红帽当小白鼠。

为什么不用 Arch Linux?

首先把一个中指送给 Arch 教徒们,因为无论在何处都能看到这群人几乎不分场合地推广 Arch Linux ,问就是所谓的“Arch 大法好”,那这就很难让人绷得住了😅

EndeavourOS 在咱看来是比较完美的 Arch Linux 的形态,几乎保留了纯净 Arch 体验的同时提前装好了一份完整可用的桌面环境,因为很多东西其实没必要全部都要一步一步手动安装,如果说最后大部分人装出来的桌面都大差不差的话。

但 Arch 教徒又坚信这个才是最好的办法,那这就很难支持。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 AUR 确实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东西, PKGBUILD 的简单好写促进了开源社区的协作,形成正向反馈而造就了这样一个自由度高且软件种类丰富的环境。不过社区志愿者个人自行维护总归是有点让咱在各种意义上的不放心,同时吾确乎也是不太需要使用什么特别小众的软件,于是 Arch 对咱不仅没有太多吸引力,反而其究极小白鼠的特性让吾担忧其作为桌面环境的稳定性,那最终不将其纳入考虑也是可以遇见的结果了。